視網膜是用于接受光信號、并將光信號轉為視覺電信號傳出的重要器官。當視網膜出現裂孔時,如同相機底片破損,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傷。作為眼科領域的高風險病變,視網膜裂孔與視網膜脫離(網脫)存在緊密的關聯,早期發現與干預是挽救視功能的關鍵。
一、視網膜裂孔是怎么來的?
?視網膜裂孔的成因
1、玻璃體變性與玻璃體后脫離
正常情況下,玻璃體是一種透明膠狀物,它在眼內有支撐眼球與屈光介質的作用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它容易發生液化,即從原本的凝膠狀態轉化為液體狀態,隨之會逐漸與視網膜分離,形成玻璃體后脫離。
眼部外傷、炎癥、高度近視、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等都會促進玻璃體液化,而玻璃體液化直接后果就是:隨眼部運動擺動幅度加大,在與視網膜粘連的位置造成較大的牽拉力時容易導致視網膜的損傷,形成視網膜裂孔。
2、視網膜變性
高度近視、老年人群等,更容易發生視網膜萎縮、變薄,如果出視網膜格子樣變性、視網膜劈裂時,在玻璃體的作用下,更易形成視網膜裂孔。
圖源:網絡(如有侵權,聯系刪除)
?關鍵誘因深度解析:
1、劇烈運動:尤其是有高度近視、視網膜病變如視網膜格子樣變性、視網膜劈裂、囊樣視網膜凸起等的人群,尤其要避免劇烈運動。
2、碰撞性眼部外傷:可使玻璃體運動幅度增加,從而加劇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,促使視網膜裂孔發生。
3、玻璃體不全性后脫離:隨著年齡增加,玻璃體液化可導致玻璃體后脫離,而不全性玻璃體后脫離會對視網膜的牽拉力增加、不均勻,導致視網膜裂孔產生。
4、視網膜血管性疾病:如發生眼內出血、增殖性改變時,容易形成對視網膜的牽拉,出現視網膜裂孔。
二、有視網膜裂孔的患者會有哪些癥狀?
?典型癥狀:
1、隨著玻璃體液化加重,可出現眼前“飛蚊癥”、固定方位的持續閃光感,如伴隨視網膜血管破裂時,眼前可見煙霧感,較多黑影飄動。
2、如伴隨視網膜脫離時,則表現為視野中固定的黑影并逐漸擴大。
?伴隨癥狀:
早期可因玻璃體液化出現“飛蚊癥”,眼前漂浮物。部分患者可出現眼前像閃電一樣的閃光感。
?提示:
視網膜裂孔發病相對隱匿,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,僅在體檢時發現視網膜裂孔。所以定期做眼底篩查很重要!
三、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確診?
?如懷疑或擔心自己有視網膜裂孔,可做以下檢查進行診斷:
1. 超廣角眼底成像(Optos):可清晰顯示周邊視網膜變性及裂孔;
2.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(OCT):無創檢測視網膜層間微結構,可區分裂孔與板層缺損;
3. 眼部超聲檢查:針對玻璃體渾濁患者,可進行B超檢查來發現是否發生網脫。
圖片來源:眼底照相(希瑪眼科)
四、視網膜裂孔應該如何治療?
?視網膜裂孔治療,并不能將已破損的視網膜修補好,重新形成完整的視網膜,而是以激光封閉視網膜裂孔為主,防止后期繼發視網膜脫離。
1. 激光光凝治療(門診級微創治療)
視網膜裂孔有繼發視網膜脫離的風險,所以一旦發現,要及時做激光光凝封閉治療。冷凝激光通過在裂孔邊緣制造“焊接點”,形成視網膜脈絡膜粘連帶,從而控制裂孔進一步發展。
激光治療屬于門診級別微創治療,創傷小、耗時短、并發癥少,但它不適合視網膜脫離范圍較大或視網膜下方積液較多的患者。
圖片來源:眼底照相(希瑪眼科)
2. 視網膜外路手術
是指在眼球外進行手術,不穿透眼球,也不進入眼球腔內部,,主要包括鞏膜扣壓術、環扎術以及外墊壓術等。
3、視網膜內路手術
內路手術即在眼球內部進行手術,通常涉及到玻璃體的切除、視網膜下液體的抽吸以及眼內填充材料的注入等步驟。這種手術相對復雜,但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,現在多采用微創方式,因此手術的創傷也較小。
?術后護理
術后建議出門時佩戴墨鏡;避免揉眼睛;避免劇烈運動。
?提示:
視網膜裂孔無法自愈,所以一旦發現有視網膜裂孔,一定要及時治療,可以預防裂孔進一步發展為網脫。
五、視網膜裂孔能預防嗎?
?加強護眼,有利于降低其發生率
中老年人、高度近視患者尤其要注意加強護眼
1、20-20-20護眼法則:每用眼20分鐘,遠眺20英尺(大約6米)外物體20秒,可降低眼軸的增長,控制近視發展,降低視網膜變性與裂孔的發生率。
2、運動防護:避免劇烈運動,如高度近視者要避免跳水、蹦極等對沖性運動。
3、老年人:控制血糖,定期監測視力及眼底。
4、高危人群要堅持定期檢查,可每半年或1年查一次眼底。
眼底病的診治,尤其專長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、黃斑疾病和視網膜移植
眼底病、黃斑疾病、玻璃體視網膜手術
擅長疑難青光眼的診治
弱視、斜視、屈光不正、近視、復視、眼球震顫的診斷和治療
兒童視覺發育性眼病診治
眼底、玻璃體視網膜等